1. 疫情之下,最令你感动的瞬间有哪些?
  2. 湖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西,为何中科大最终选择了安徽?

疫情之下,最令你感动的瞬间有哪些?

看见美丽姑娘,脱下防护的瞬间,我泪奔了,那一张张原本惊艳的脸,变的面目全非,心痛啊!面对死神的镇静,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。我汗颜,她们的付岀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。她们的精神将流芳万年。

这次疫情下,让我感动的瞬间很多!1⃣️那些在一线的医护人员,而且特别是夫妻两都上一线,都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!2⃣️还有护士已经怀孕9个月,却还在一线为人民服务。3⃣️被感染的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,老人自己打着点滴,还要去照顾病更重的老伴,这才是可贵的一辈子的爱情。4⃣️海外华人大动员,一起为武汉集物资,大家都在往国内捐物,捐口罩。5⃣️很多餐厅的老板免费给武汉医院医生提供食物,提供餐饭。6⃣️不少志愿者免费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下班7⃣️那些本身生活就很困难的人,把自己辛苦挣的钱,捐给了武汉。

还有太多,太多,真心希望疫情近快过去,武汉快快好起来!

哈佛八剑客科研成果2019,哈佛八剑客科研成果2019

在这场疫情之下,最让我感动的瞬间有好多好多,举国抗疫,众志成城。有好多的瞬间,让我泪目。比如:钟南山院士,李兰娟院士虽然年事已高,但依然在抗疫前线;比如火神山,雷神山的建设者们,攻坚克难,不畏劳苦,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艰巨的任务;比如那些可亲可爱可敬的白医们,拼搏在一线,和病毒生死抗争着;比如全国各地奋力支援的人们……事例太多,不能一一表列。这里我只是想说,感动的瞬间太多太多了,每一个瞬间都让我流泪,让我感动,也让我自豪,因为让我看到了***的英明领导,人民的凝聚力,民族的希望,祖国的强大。


疫情中的农民也有感人的地方。我们村三百六十户,在四邻村属大村,疫情来了以后全部封村,我一个好朋友第一个义务报名守村,他平时少言寡语,老实忠厚,这一举动让我大为感动,在他的内心世界里,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占首要地位,谁说老农民只是:老婆孩子热炕头,三亩土地洒汗流。更为让人感动的是,大年初八村里有位老人去世,去市里火化厂没人去,还是这位朋友挺身而出,和逝去的亲属一起去火化。当我听到这些毫不惊奇,一个老实夲分的人,平常三脚跺不出个屁来,关健时刻有惊人的举动,让我敬佩不已。疫情面前谁不多想,个人的安危,家人的健康,都在我朋友面前一概不顾,他懂的国兴民强,大河有水小河满,自私自利都拋在脑后,把新一代农民发挥的淋沥尽致,让人感动,让人尊敬。

在这次疫情之下,第一:最感动的是二位院士专家,一位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,他们不顾年迈高龄,奋战在一线工作中,果断英明决策应对突发***病毒来袭,他们俩直接起到了极大作用!对国家和人民减少严重损失和死亡率降低!第二:全国总动员医疗队和***医疗救援队,他们大多是年轻人,都纷纷响应国家号召,陆续开始支援湖北各地重灾区。他们不畏病毒感染,剃发为誓,勇往直前,不辱使命,临危受命,绝不后退!召之即来,能战必胜,他们为国为民效力,可敬可佩,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赞誉!

湖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西,为何中科大最终选择了安徽?

因为当初人家看不上,觉得占地吃***,那时候吃饱最重要,管你清华北大还是中科大,那时候都看不上啊,只能说当初安徽领导有眼光,费劲千辛万苦留下了中科大,现在中科大开始反哺安徽的发展了,有句话说得好,当初你对我爱搭不理,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

源起两弹一星,肇启京华烟云

中科大,一所低调的名校,如今静静伫立于“三国旧地,包公故里”安徽省会合肥,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科大东校区是她的主校区,其中的一条最美的樱花大道依旧因循着在北京故地的名字,名为“玉泉路”。

当时可能不会有人想到,中国科大在北京玉泉路19号只待了十余年。这所一诞生就风华正茂的大学,在北京度过11载春秋后,1969年10月,因国内国际局势风云变幻,受***的破坏以及战备疏散的影响,中国科大辗转千里南下。

辗转南迁,河南等地因物资短缺而婉拒

校革委会分别派往河南、湖北、江西选址,但都遇到了困难。虽带有时任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刘西尧的亲笔信,受到了河南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,在南阳山区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,但河南省只同意在南阳专区的唐河、新野一带山区、丘陵地带临时战备疏散,若在河南建校他们表示有困难,同时当时河南已经接收了其他北京外迁而来的高校,在粮食极为缺乏的年代当地已经无力供养更多的大学。选址人员最后无奈回到北京,表示这个地方没有条件,不能去。

因缘际会,安徽主要负责人抛来橄榄枝

1969年底,安徽安庆首先接收了部分南迁师生,却最终因物资严重短缺难以为继。安徽省革委会主任***见此局面,同中科院商议,决定将学校搬迁到省会合肥,在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。

1***0年1月,***指示:“安徽来了一、二十个单位,但都是找个基点,领导关系还在原上级机关;我们原来以为科大也是如此,现在情况更具体了,关系下放了;经过研究,安徽有困难,可考虑在合师院(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分部旧址)⋯⋯”

由此,科大正式迁至合肥,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。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铁道兵与海军部队占用,教室、实验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、宿合。中科大辗转多地后南迁合肥,师资、设备流失大半,到1***2年教授、副教授只剩十余人。在极其困顿的情况下,留守师生信念不灭,二次创业,磨砺出宝贵的“南迁精神”。学校白手起家重建实验室,到1***6年恢复科研项目近400项,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,科大收分一度全国第一,在许多年份都能与清华北大平分秋色,录取近一半省份的理科状元!

中国科大是成立时间最短的中国顶尖大学,也是命途多舛的流浪贵族。不过无论她走到哪里,都不忘科教报国、追求卓越的初心和使命,才能扎根江淮大地,成为安徽的科大、中国的科大、世界的科大,在这人世间流出一首最动人的赞歌!